全部知识 文库 问答 小知识 百科
 
天天小知识
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
2025-07-31
星期四
闰六月初七

回顾以前的
天天小知识


小知识分类

历史上的今天
更多应用
  基孔肯雅热(Chikungunya fever,CHIK)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,主要流行于东南亚、南亚和非洲地区,通过伊蚊(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)叮咬传播,无人传人的证据。人群普遍易感,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。

  传染源

  患者、隐性感染者、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。

  传播途径

  基孔肯雅热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,人是基孔肯雅病毒的主要宿主。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,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,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病毒。潜伏期为1~12天,多为3~7天。

  易感人群

  人群普遍易感,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。

  基孔肯雅热疫情曾在非洲、美洲、亚洲、欧洲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岛屿上发生,已在 119 个国家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。

  2010年以来,我国曾报告来自东南亚、非洲、中亚等多个地区的输入病例,并在广东等地发生本地传播。

 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(>39℃)、对称性多关节痛、皮疹等,以轻症为主;在高危人群,如婴儿、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,可能会引发重症。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,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。

 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。需要以清理蚊幼虫孳生地为基础,并根据情况合理使用生物、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蚊虫。
 分享到:

© 版权所有  2001-2025 知识网站
Copyright (C) 2001-2025 allzhish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电话:15973023232  微信:zhishizaixian  ICP备案号:湘ICP备08003211号-4